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线设备供应及产线建设情况
相信关注钙钛矿行业的朋友近期都已注意到,多家设备企业集中公布了大尺寸钙钛矿设备的发货与交付动态。这些设备究竟流向了哪家产线?种种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位于昆山的协鑫光电。
GW级产线核心设备与供应商一览
据了解,协鑫光电GW级产线各核心工序的设备选型情况如下:
GW级产线的技术攻坚与建设进程
十余年技术积累奠定基础(2013–2023)
协鑫光电的产业化之路始于2013年,由OPV转向钙钛矿方向。历经三大关键节点:
2017年建成10MW研发线(65cm×45cm),实现从实验室到中试的跨越;
2021年落地全球首条100MW量产线(1m×2m组件),稳定运行超3年,验证了钙钛矿规模化可行性;
2024年密集刷新纪录:单结组件效率达19.04%@2㎡、叠层组件突破26.36%@1.71㎡,并通过3倍加严老化测试,有效解决了效率与稳定性两大核心瓶颈。
GW级产线加速落地(2024–2025)
项目以“昆山速度”推进商业化进程:
2024年3月:完成技术参数定格,确定2.76㎡(1.15m×2.4m)商用组件目标;
2024年5月:总投资50亿元的昆山基地开工,先期规划1GW产能;
2024年10月:首台生产设备进场,昆山供电公司60天完成半年工程量,保障送电与调试进度;
2025年5月:自主研发全球首台钙钛矿AI高通量设备,实现每日300片电池的工艺验证,电池效率差异缩小至0.75%以内;
2025年6月:GW级基地正式投产,成为全球首个钙钛矿叠层组件规模化生产基地;
2025年10月:GW级产线首片组件预计于月底下线。
设备选型背后的战略意图
押注叠层技术路线:协鑫光电明确将钙钛矿/晶硅叠层作为主流光伏应用方向,投产全球首个GW级叠层组件基地,旨在通过效率提升摊薄系统成本。
追求量产工艺与效率的平衡:设备选型聚焦解决大面积制备中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难题。例如青虹激光的大幅面多光束设备,即服务于大尺寸基板的高效均匀加工。
构建自主核心技术壁垒:除采购设备外,协鑫还自主研发AI高通量设备,作为“研发超级引擎”,通过海量实验与数据迭代,大幅缩短材料与工艺开发周期,在GW级产能竞赛中保持领先。
对钙钛矿产业化的影响
协鑫光电GW级产线的快速推进与设备选型,对行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树立量产标杆:其设备选型、工艺验证与出货实绩,为全行业提供了宝贵的量产数据与应用案例,推动钙钛矿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
推动设备国产化:在核心设备上选用青虹激光等本土企业,有助于培育国内供应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直面稳定性挑战:协鑫积极通过国际认证回应市场对钙钛矿稳定性的关切,其叠层组件已通过德国TÜV莱茵3倍IEC加严测试,并取得基于IEC61730的安全认证,为赢得终端信任增添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