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造车本质: 安全, 是唯一不可简配的“豪华”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尽管转型和提速令人鼓舞,却也伴随着矛盾与争议。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过分缩短开发周期,将重心放在营销和跑分上,使得汽车产品仿佛变成了数码快消品。然而,汽车作为承载生命的交通工具,其发展历程凝聚了无数前人的经验和血泪教训,安全性、舒适性是其根本追求,绝非短暂消费品可比。尤其在电动化浪潮下,复杂电子系统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得车门这类细节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直接关系到车辆在碰撞、断电、泡水等极端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回归造车本质,安全是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量。根据《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报告,高达85.67%的消费者将安全性置于价格和能耗之上,彰显了消费者的理性回归。市场需求的提升也促使监管部门不断收紧汽车安全性能的标准。工信部已要求禁用误导性辅助驾驶宣传,并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电池安全方面,明年起实施的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要求,旨在热失控后彻底阻断火势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己汽车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已全系产品提前满足并远超这些严苛的新规与标准,这充分说明了其在“认真造车”方面的决心。
智己汽车在车门设计上的投入尤为突出,其门把手采用了双路信号冗余设计。碰撞传感器(SDM)在检测到撞击时,会通过“硬线”和“信号”两种独立途径向控制器发送解锁指令。为了确保电子系统的可靠运行,相关电池被巧妙布置在车尾仓,避开主要的碰撞区域,最大程度保障电源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智己的设计团队预见到了整车电路系统在极端撞击下完全失效的可能性。为此,车辆在四个车门的内侧都保留了独立的机械解锁拉索和把手,即便在全车断电的情况下,车内人员也能通过最原始、最可靠的方式开启车门。外部的电动弹出式门把手同样具备机械解锁能力,外部救援人员只需在前部轻按,便可在无电状态下撬出把手进行开锁。智己汽车的门锁系统由此构建了三重冗余的安全保障。此外,为门锁解锁提供电力的低压电源和双备份控制模块,均被布置在安全区或车身最坚固的A柱下方,进一步确保碰撞后车门能够及时解锁。
更为重要的是,智己汽车还考虑到了车辆发生碰撞变形、侧翻或进水等极端情况,导致侧边车门可能无法正常打开的风险。新一代智己LS6为此预留了另一条应急逃生路径——后备厢内部机械解锁装置。通过这一装置,即使主舱车门全部失效,乘员依然有可能通过后备厢实现逃生。由此可见,关于“隐藏式门把手不安全”的论调,更多是人为的误导性传播。核心问题并非隐藏式门把手本身,而是是否具备安全冗余设计和可靠的机械开门方案。智己汽车依托上汽集团的强大实力,从电子冗余、电源布局到纯机械的最终保障,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完善的碰撞后解锁方案,其门把手设计的安全性甚至超越了传统把手。即使作为电动车,在追求仪式感和智能化的同时,智己汽车在安全性能上丝毫没有妥协。
电池安全同样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一环。智己汽车新一代LS6的全系电池包由上汽时代(上汽与宁德时代合资)进行封装,具备高标准、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车辆搭载了一套远超新国标的“七重防护”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抑制“多米诺骨牌”效应,即防止单颗电芯的热失控蔓延至整个电池包。为此,智己在电芯之间填充了隔热性能极强的航空材料——气凝胶,如同为每个电芯筑起一道高规格的防火墙。同时,辅以侧面陶瓷硅橡胶,确保意外发生时热量被牢牢锁住,不会殃及其他部件。结合毫秒级的热管理响应、724小时的全天候监控、定向排气泄压以及耐1300°C高温的防火罩等设计,形成了一个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警,再到应急处置的全链路安全闭环。正是这种不计成本的安全冗余投入,才使得智己汽车能够做到交付至今“零自燃”的辉煌记录。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在汽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安全”始终被置于首位。汽车承载生命、关乎出行,其“可靠”与“安心”的本质属性,不应被任何营销手段所掩盖。在经历了行业的浮华之后,重新审视和回归这一核心价值,是必然趋势。当然,无论车辆在主被动安全方面做得多么出色,驾驶员自身始终是第一责任人。每一位驾驶员都应心怀对速度与生命的敬畏,时刻牢记安全出行是享受一切的前提。在汽车领域,“好看”终究不能取代“安全”的根本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