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从场景消费跃向场景共创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从场景消费跃向场景共创

游客在北京首钢园SoReal科幻乐园体验VR游戏。图据新华社

在经济数字化和文化产业转型的浪潮中,科幻作为创新引擎,推动着多种艺术类型深入探索,实现跨界赋能。

在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利芬看来,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与科幻文旅,构成当前中国科幻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其中,文旅产业凭借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科幻以其独特的未来视野与科技想象,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科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相关领域注入新动能,也助力城市打造富有未来感与文化意蕴的独特名片。”

姚利芬分析,文旅板块近两年集中释放出强劲的本土原创动能,带动产业发展路径由IP依赖模式向以自主内容生成为核心的内生驱动机制转化。这一转向标志着中国科幻产业文化自主性与产业主导力增强,由“接受—模仿”阶段迈入“创造—引领”的新发展阶段,产业生态正在朝向更具系统性、可持续性与创新性的方向演进。尤其是2024年中国科幻文旅产业占据核心地位的“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呈现出结构性分化。该现象反映出消费需求的在地化趋势,亦折射出产业主体在内容供给与场景构建上的能动性提升。

她举例道:近年来,北京以科幻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工业遗产功能重塑与创新转型。2020年石景山首钢园打造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场景构建和企业培育,聚集200余家科幻企业及机构,形成了科幻产业生态圈雏形。目前,首钢园已拥有无人驾驶、元宇宙展示等多个科幻应用场景。其中,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将XR(扩展现实)技术与工业遗产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科幻综合体。该项目应用5G、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具有未来感的太空星舰主题场景,诠释了“科技+文化”的魅力。科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既保有首钢园的物理形态,延续其历史意义,又有效激活工业遗产,使其在新语境中焕发活力,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城市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想象。

还比如,作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城市,成都积极推动科幻产业赋能城市文化与科技创新。成都科幻馆在大会结束后迅速完成内部业态的“华丽转身”,以“科幻+科普+文旅”理念,打造集科幻场景体验、前沿科技展示和科幻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场馆。未来,成都通过构建“1+N”科幻主题地标群,以世界科幻公园为中心,串联多个科幻网红景点和消费场景,打造科幻文旅项目集聚地。同时,成都还计划将科幻与巴蜀文化结合,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幻景点。

“城市作为社会空间,既是物质的集合,也是文化的载体。”姚利芬进而谈道,科幻融合未来视野与科技愿景,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内涵,有效提高了城市辨识度。“国内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通过差异化布局和本土IP系统打造,推动叙事主题、场景建构与技术互动的深度融合。文旅形态也在从传统的观光型、机械型体验模式,向开放式、参与型、沉浸型空间转化。简而言之,文旅不单单是科幻IP的延伸通道,还是融合科幻想象、公共文化与商业系统的复合平台。通过科技媒介的嵌入与跨界叙事的导入,科幻文旅场域实现内容生产、社群生成与文化消费的多重增值,亦步入从‘场景消费’向‘场景共创’的范式跃迁。”

姚利芬认为,科幻作为人类未来探索的想象与前瞻,承载着技术革新的愿景,在推动产业变革、实现未来构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幻的力量不止于文艺,其系统性思维与逻辑推演启发未来产业重构,激发技术创新灵感,推动构建新兴产业链。“科幻也凭借其特有的跃维思考,对未来生活提出构想。智慧城市、可持续技术、人与智能系统的共生关系等议题,在科幻的虚拟试验场中实现了探索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