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第30届美的科技月群访: 美的AI的务实打法, 不搞噱头要实效

近日,第30届美的科技月活动正式举行。作为美的年度技术盛会,现场集中展示了多项AI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新突破。活动期间,我们有幸与美的AI研究院院长徐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围绕美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成果展开了探讨。(以下为访谈内容精编)

问:在推进智能家居主动服务的过程中,美的如何平衡AI感知与用户隐私保护?

徐翼:用户隐私是首要原则。我们的策略分三层:一是必须获得用户明确授权;二是严格限定数据采集场景,例如仅在老人防摔倒等安全需求下使用影像;三是技术层面采用差分隐私等方法对数据脱敏,确保信息无法追溯至个人。

问:美的AI研究院的核心技术布局是怎样的?本次科技月有哪些成果展示?

徐翼:我们聚焦“信息智能”与“具身智能”,覆盖家庭、工厂、企业三大场景。在家庭,我们构建“家庭大脑”和多智能体协作网络;在工厂,打造“工厂大脑”,落地视觉与操作类大模型;在企业,通过OCR、代码生成等模型提升效率。本次科技月展示了基于新交互链路的多模态系统,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全球首座智能体工厂。

问:具身智能在家电领域的落地路径是什么?如何避免技术成为“空中楼阁”?

徐翼:我们选择“工厂先行、家庭跟进”的路径。工厂环境封闭、问题边界清晰,适合技术验证与迭代。例如机械臂分拣任务,在工厂成熟后再迁移至家庭。当前行业在导航、移动方面较为成熟,但精细操作仍处探索期。美的将基于真实场景需求推进,确保技术解决用户痛点。

问:AI研究院如何与美的现有业务协同?您认为AI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徐翼:研究院定位为“技术引擎”,通过通用能力底座(如视觉大模型)和嵌入式团队与业务部门协作。AI落地的关键在于体验的“质变”——明年我们将推出基于多智能体的新一代交互系统,实现更自然、无感的主动服务,让AI从功能堆砌转向真实价值创造。

问:面对AI技术快速迭代与成本压力,美的如何保持竞争力?

徐翼:我们不强求通用领域的“赢者通吃”,而是深耕制造与家庭场景,通过算法优化与规模化应用控制成本。例如在工厂,通过智能体协同提升整体效率,摊薄单点投入。美的丰富的场景和数据,是实现技术普惠与成本平衡的核心优势。

在本届科技月群访中,我们看到美的AI已深入家庭、工厂和企业三大场景,通过构建"家庭大脑"、打造智能工厂,正把AI从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服务。美的坚持技术要解决真问题,在推进智能化的同时注重保护用户隐私。未来相信随着技术发展,美的将持续推动AI技术普惠,让智能家电不再只是噱头,而成为每个家庭触手可及的贴心管家。